2015年8月5日 星期三

1040730教師甄試上的喜悅

今年開心的事件莫過於協助一位代課多年的老師考上正式教師,尤其這幾年各縣市不開缺的狀況下,能考上正式教師更是不容易呀!其實他的貴人相當多,我也不知道幫了他多少忙,但是看著對話,我知道答案了!以下為老師的留言:
我覺得幫助超大的!!!
我能過試教真的是拜老師的指點所賜
害我都想推薦我朋友趕快來找老師了!!!
尤其之前也有別校的別科老師建議我可以設計SOP流程
但我一直不太明白
真的好險當初有老師指導啊
真的很感謝老師讓我跟課跟了一年,也好險老師有鼓勵我嘗試過分組
試教就能夠自然地臨場發揮
而且口試提問我也能好好說出分組合作教學的實施與成效
(評審還一邊聽一邊點頭感覺好有趣

另外附上該師的觀課心得,已取得老師的同意:
103學年度宜岑老師分組合作教學觀摩心得
       對「翻轉教學」一知半解的我,得知宜岑老師正在進行「分組合作學習」後產生了好奇,因此從去年開始觀摩分組合作學習。沒想到這大大顛覆了我的教學概念,更讓我看到了「教學」的各種可能性。在開始觀摩前我對「分組合作學習」有著各種疑慮,像是「進度上得完嗎?」、「學生會不會很浮躁?」、「成績會不會受影響」等。然而根據長期的觀摩,老師用行動證明:許多問題都是有方法解決或改善的!

       在宜岑老師的課堂中,學生們在課前便自動分組、準備好投影設備,並畫好重點;在老師的引導下,同學們認真投入、彼此討論、爭相搶答,即使看補充教材也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;下課鐘響後課程持續進行,學生不但沒有收起課本或面露不耐,仍舊投入在課程中。乍看之下,老師輕鬆地讓學生愉快地完成了一節課,但其中仍有許多值得注意的眉角。

       首先是課前準備:
對學生閱讀筆記策略的訓練,以及異質性分組的實施。宜岑老師最初會訓練學生閱讀文本與抓出重點的技巧,雖然一開始學生需要時間練習,但上手之後,即使不用老師或同伴提醒也能順利找出重點。在分組的部分,老師使用自己改編的大聯盟選秀分組法,在提問時能夠兼顧不同能力的學生的學習情形,同時讓學生們激盪出意料外的火花。

      其次,
翻轉教學是要讓學生成為教學舞台的主角,但這不代表身為配角的老師很輕鬆;在我的觀察中,教師仍然是教室中最關鍵的角色。宜岑老師在小組討論時,會巡視各組的討論情形並斟酌加分,如果學生有狀況便能適時提供協助。搶答時,教師的提問設計與提示更是引導學生思考的重要關鍵,因此課前必須要有充足的準備,才能提供學生表現的機會。除了舉手搶答,宜岑老師也會提供較有深度補充資料,並要小組充分討論後,再將討論結果寫在各組白板上。如此一來,同學的互動並不限於自己的組員,而有和各組交流的機會。

   
  在課程結束時,宜岑老師會統計各組的分數,作為學生成績的依據之一。以往學習評量方法大多以紙筆測驗為主,呈現學生熟記了多少課程內容。但在分組表現的評量中,學生成績看似普遍偏高,是因為其中包含了學生對課程的參與度以及活動表現,藉此看到學生紙筆測驗以外的成就。

       最初觀摩宜岑老師的分組合作教學後,我以為引發學生投入課程的主因,是加分法的競爭或是老師與班級特性使然。
在自己嘗試運用分組教學的方法後,我發現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夠透過合作與思考,在適當的引導下專注於課程中。反思了宜岑老師與自己的教學現場,我以為,以往傳統單一講述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較無參與感,因此專注力或學習動機較低的學生往往會與課堂講述脫節。但分組合作教學賦予每個小組乃至於每個學生學習的「任務」,使學生無法置身事外,同時也透過「參與」的過程得到成就感。

       分組合作的過程並非完美無瑕,我剛開始實施分組時,仍有一、兩位學生展現出抗拒的態度,或有小組自顧自聊玩鬧,也有同學程度實在跟不上組員,惹得組員抱怨連連。但反過來想,這些狀況難道以往使用傳統教學法時從未發生過嗎?或許它只是長期被我們忽略了吧?抗拒的同學或許是對於分組結果有意見,或是不滿於自己不能夠再對課程置身事外
;過於熱絡的小組只要適當的調整或引導,仍能投入課程;程度較低的同學並沒有擺爛,而是在認真追趕組員,即使他尚不得其法。這些狀況在任何教學現場都會發生,分組合作教學將這些問題浮上檯面,也提供了可能的解決辦法。

    很慶幸自己有機會長時間觀摩宜岑老師的課程,並時時向宜岑老師討教。雖然自己對翻轉教育只有粗淺的認識與觀察,但每一次的觀摩都顛覆了我的定見,並找到更多的思考點。教學雖然沒有最好的固定模式,但不斷地反思與嘗試,一定能夠找到對學生最佳的學習方式。
分組快樂學習

學生試著發表自己組別的想法

論述自己的想法


  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